为学校创造安宁的环境,保证教室和其它教学用房具有良好的听闻条件,是学校建筑设计中主要的基本要求之一。
在评价一所学校建筑的质量时,噪声控制是主要的评价标准。教室内合适的混响时间,均匀的声场分布也是确保教室良好听闻的重要条件。
教学楼的设计,应防止环境噪声对教室的干扰。教学楼应远离噪声源,例如不能靠近交通干线建造。
教学楼内部教室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容忽视,尤其应避免电化教室对其它教室的影响。教室之间主要通过走廊传声。为了改善教室楼的声环境和减少教室间通过走廊门的噪声干扰,走廊吊顶应作吸声处理。
良好的建筑用地和合理的平面布置,还不能完全解决建筑本身的隔声问题,教学用房的围护结构选择也起着重大的重要。普通教室之间的隔墙应具有45dB以上隔声量,电化教室之间的隔墙至少应有50dB的隔声量。
教室室内如有空调送风口等设置,应在风管内做消声处理。即在刚质风管做内保温(风管内贴满吸声棉板(外包140g/m2玻纤布)如果风管较短,应采用消音风管加消声器的措施。如果空调安装教室内,则需要做好减振消声的措施。
对于中小型教室,矩形是使用率很高的体型。矩形教室不仅有利于课桌的安排及采光,还能提供丰富的侧向反射声发射声。在讲台两侧和顶部设置反射面,将声音反射至教室后部,可以提供后排座位的声压级,从而改善这些座位的语言可懂度。
当教室面积较大,座位超过350座时,一般为了有较短的视距及良好的视角及直达声传达会采用扇形教室,这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阶梯教室。
教室是以语言类为主的声学空间,语言的清晰度就显得非常重要。而语言的清晰度和混响时间的长短以及响度的大小相关联。在响度一定的情况下,混响时间短清晰度越高。
但混响时间过短声音有缺乏丰满度,一般来说我们将中小型的教室的中频混响时间控制0.8s左右。
对于教室而言,不同于一般厅堂空间,我们需要考虑人的吸声量,在教室空间当中,人体的吸声量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,从而减少吸声材料使用,节约了成本。